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世,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致,茶都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唐人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也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7000多字涉及茶叶的方方面面,宋之后的诸多茶书,皆本于此。《茶经》中提到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理念,一直被奉为品茶的圭臬。
在此后的千年中,这片影响世界历史的叶子经历了更多的传奇,茶与鸦片战争、茶与美国独立战争更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当代中国制茶、饮茶的境界在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茶文化的研究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新茶经》的问世,可谓水到渠成。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最后的出版,刘枫主编的这本《新茶经》十年磨一剑,做到了对经典的传承,对新知的辨识与综合,堪称当代茶书的代表。
2005年,刘枫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之后,就产生了要组织编写一部《新茶经》的想法:“《茶经》中所记录的是农耕文明的茶文化,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过程中,茶叶文明需要新的记录、总结、提炼和归纳。”为此,刘枫团队实地考察了各地茶叶的制作、销售和品茶方式,先后走访了国内外主要的茶园。当邀请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启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姚国坤、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等国内茶界的知名学者担纲写作时,刘枫对编好这部《新茶经》就有了满满的信心。
陆羽的《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新茶经》一共有12章,不仅讲述了《茶经》原来涉及之领域的新发展,并且其中“茶之传播”“茶之诗文”“茶之功效”“茶之经贸”“茶之科教”等章节,均为《茶经》未有的新内容。第二章“茶之传播”分二节论述了中国茶传播海外的过程和当今世界茶艺的纷繁面貌,展示了中国茶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第八章“茶之诗文”分为中国古代茶书简介、茶事诗词、茶事书画、茶事小说四节,内容丰富多彩。第十一章“茶之经贸”介绍了古代茶政和相关的法律条例、茶的行业协会和茶馆以及茶叶贸易。第十二章“茶之科教”则包括茶业科学研究和茶业教育两部分,讲述现代中国科学界的茶研究和人才培养。
陆羽的《茶经》只有7000多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新茶经》如何做到删繁就简?《茶经》在唐朝时称得上是通俗易懂的美文,流传广远,对于茶文化的普及居功至伟,今天的《新茶经》如何做到深入浅出、明白晓畅?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刘枫将原稿文字一删再删,数易其稿。近50万文字,最后只保留了一半,堪称浓缩的精华。
为了使《新茶经》在文字上也能做到精致文雅,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因《茶人三部曲》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的文字梳理。在出版过程中,编辑们又增补了许多必要的图片。可以说,这部书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却并不是喝茶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目前中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处在世界中等水平。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刘枫曾提交《关于确定茶为中国“国饮”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支持。随后,他推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创办了《茶博览》杂志,成立了茶文化书画院,编著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图书,包括他自己编撰的《茶为国饮》《古茶诗选注》等。编撰这么一本体例详备、深入浅出的《新茶经》,同他倡导“茶为国饮”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正如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吴晓力所说,在当今这个时代,创作出一部能站在时代前沿、能全面反映当今中华茶经济和茶文化的《新茶经》意义深远。如果能够将其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相信可以在世界上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
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