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照片。刘佳奇摄
舞蹈艺术既是世界性的语汇,也是民族性的语汇。在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包括舞蹈艺术在内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以怎样的风貌服务人民、走向世界?答案其实蕴含于两个方面:“舞什么”,以及“怎么舞”。表面上看,这好像只是一个专业的创作问题;而实质上,这也体现了新一代艺术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情怀、职业态度以及使命感。近日,现代舞蹈诗《红》在京沪两地演出并获得广泛的好评,就是我们在这方面努力的一次成功实践。
《红》的创作缘起于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日。我们认为用一种诗化的舞蹈语汇表达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这一波澜壮阔的伟业,既能体现正义力量的浪漫风采,又能为舞蹈艺术提供新的审美维度,特别是能给观众留下巨大的思索空间,突出其审美主体的地位。四年后的今天,《红》以参加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精品展演周”为契机,精心打磨,盛炫登台,再次受到大家追捧。
“怎么舞”是在初步解决“舞什么”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舞蹈语汇的表现中,情节化的表现是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发现,当前的舞蹈艺术大多是偏向叙事性的舞剧,写意的、诗化的舞蹈作品还不够丰富。《红》的出现,令观众眼睛一亮。其艺术魅力就在于,我们没有沿用传统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手法来展现革命斗争的具体历程。在“黑暗”“红之渴”“红之流”“红之恋”四个篇章中,装着轮子的桌子,既是呐喊的舞台,也是胜利的战车;舞台角色对亲人的爱和对敌人的仇,虽也有具象的人物活动,更多却是在抽象的空间调度和时间流变中来体现……在叙事之外,如何用诗意表达这类题材?《红》是中国舞蹈界的一次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它拒绝了现实主义舞剧的套路,将舞蹈变成了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红》是一部现代舞。众所周知,现代舞的表现对象虽然多元,但以革命题材为表现对象却还是首次。“我们原以为现代舞只适用于表现激情、洒脱甚至性感,看了《红》之后才发现,现代舞其实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可以更丰富的艺术领域。”一位大学生观众如是说。“主旋律舞蹈作品中的叙事往往容易僵化、教条化,《红》采用诗意的手法,避免了这种尴尬,并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王玫认为,主旋律在这里获得了格外的艺术魅力。耶鲁大学一位访问学者也表示:“在这部作品中,我看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伟大。”
正义的风采,诗意的舞姿。观众和专家对《红》的肯定,增强了我们做好优秀主旋律作品的信心。我们唯愿自己的探索,能为这个时代添一笔诗意的风景。
(作者为舞蹈《红》的策划和编剧)
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