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文化产业专业规划。实施一年多来,那里的文化产业走向如何?近日,记者跟随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四川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采访团,走进藏乡羌寨进行实地走访发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正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和增收致富作贡献。
成为区域支柱性产业
晨曦初现,四川茂县羌城前的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了。74岁的韩大爷身着羌族盛装和其他羌族群众陆续聚集在广场上,准备“开工”。他们围成三个大圈边唱边跳沙朗。三声炮响,一群白鸽腾空而起,跳沙朗的大叔大妈们变身为开城仪式的“演员”,列队行礼,有板有眼,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开城门进入羌城后,大叔大妈们又各就各位了,有的绣花、有的织布、有的打铁,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韩大爷则手捧羌笛吹起了先辈留下来的古老乐曲,让那些濒临消失的非遗文化焕发活力。
原来这些羌族大叔大妈是古羌城文化体验园的“员工”,更是羌族文化的传承人。韩大爷说:“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知足了。”据介绍,这个占地3000亩的古羌城文化体验园,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也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重点项目,带动了韩大爷这样的300多个村民就业。“原来去九寨沟的游客只在茂县过境,不会留下来,最多消费50元。然而随着羌城文化体验园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留在茂县,游客人均消费达到300元,茂县的业态也悄然改变了。”茂县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古羌城文化体验园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到800万元,周边的客栈、农家乐也都生意兴旺。这种发展思路符合规划制定的目标: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为旅游发展提供灵魂,旅游为文化传播构建平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旅游产品创新注入活力,也为塑造区域文化形象提供强力支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徐学书指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7个省(区)的11个市(州、地区),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在我国民族文化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特殊价值。深度挖掘西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能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现实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越来越意识到土生土长的文化、原生态的生活也能吸引城里人,因此更加注重发掘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并尝试把这些独特资源变成吸引游客的产品。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唯平坚信,随着这些创意项目的落地,文化产业将快速发展,具有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渐渐隆起在西部经济版图上。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群山环绕的高原上,四川松潘县川主寺区的一大片紫色薰衣草让人眼前一亮,浑然天成,游客纷纷流连花海、照相留影。这里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天堂香谷主题农业公园”,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重点项目。整个项目地处通往“九黄”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原来是一片高原荒山区,未来将要建成10万亩的“高原花海”,今年已完成3000亩花田的种植。
“这不仅仅是个文化产业项目,更是促进整个地方产业升级的新引擎。”阿坝州文广新局副局长何志芬评价说,郁金香、薰衣草、彩叶树的种植,带动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薰衣草精油的提炼是第二产业加工业的内容;而花海间的休闲体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个项目将带动数千人就业,有利于高原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集聚区,也是最重要的水源区,在产业发展上不能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中国区域研究学会文化创意分会秘书长许立勇指出,文化旅游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四川为例,2014年旅游业对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6.38%;对第二产业增加值以间接贡献为主,贡献率为9.8%;对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以直接贡献为主,贡献率为30.86%,凸显旅游业作为经济中高速发展阶段新增长点的特征,有利于四川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破解西部发展的两大难题
色嬷女神造像、转经筒、唐卡谷和藏族美食街,营造了浓郁的藏族风情——“一生必看的千古情”又有了九寨版本。九寨千古情景区占地33亩,由宋城演艺打造,投资2.9亿元,堪称四川省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旅游演艺秀。这是社会资本加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最好例证,也破解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和人才这两大难题。
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钱从哪里来?2008年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资金是3200万元,2013年达5.3亿元。财政部中央文资办副主任董德刚说,专项资金“向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倾斜”。这既得益于财政资金规模本身的快速增加,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西部文化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但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主要还是发挥杠杆和撬动作用。”董德刚坦言。因此,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绝不能“等、靠、要”,在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借力打力,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介入。
西部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从哪里来?只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徐才英说起了近几年的新变化。原来一些村民不善于做生意,不会说普通话,也不知道怎样和客人们交流。最开始,每天早晨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着车在街上转,挨家挨户叫大家开门做生意。现在村民们都懂得做生意的规矩了,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