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习近平主席来新加坡看看。5年前他访问新加坡时曾出席民间团体组织的活动,我有幸见过他,他对人非常友善。新加坡华人90%以上都来自广东和福建,习近平主席曾在福建工作10多年,我们从心底里对他有一种亲切感。”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简称“新中友协”)会长潘国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新中友协是中国首任驻新加坡大使张青于1992年倡议,1993年7月成立的。“我们这个民间团体的愿景是,通过两国的公共或民间组织,在加强新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协作关系上扮演积极角色。通过各种经济合作或文化交流项目,为新中两国人民提供一个沟通平台,致力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间的沟通桥梁,协调增进彼此的关系和互动。”潘国驹告诉本报记者,“新加坡民间机构对习近平主席的来访都很期待。此次访问对新中关系发展非常重要,将极大促进两国外交、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理解与合作,这对带动民间交往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是新中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5周年,在潘国驹看来,这是新中两国关系日趋紧密的25年,也是民间交往日趋紧密的25年。民间交往似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潘国驹把新中友协的工作概括为文化教育、经济贸易和社交往来三个层面。
“新中两国的民间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已经很难用数字统计。我们刚刚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事务办公厅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电影节’,通过放映中国的最新影片,新加坡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与人文情感。”潘国驹说。
电影节只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各类演讲、展览也是加深两国人民了解的渠道。“陈嘉庚是著名爱国侨领,每年我们都有关于他的事迹展览。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也举办了类似活动。中国人民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人民在二战中患难与共,共同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我们要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而在经贸领域,我们也通过组织各类论坛与贸易洽谈,为两国企业家寻找合作机会,为两国民间贸易活动构建了一座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与互利共赢的桥梁。”潘国驹介绍说。
在潘国驹看来,加深两国民众的往来目前尤为重要。“新加坡是个多元社会,同时华裔占多数。随着新中两国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增多,来新加坡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高科技研究所、大学里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很多人经常往来于新中两国。可以说,他们在新加坡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让新加坡逐渐成为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交流的一个平台。新中友协的一个工作,就是利用现有渠道,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加坡,增进两国民众情感上的互联互通。”
“新中两国民间交往蓬勃发展,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的访问意义重大。”潘国驹说,“现在,两国在传统文化上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一直在讲儒家思想,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根基,这对新加坡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我来说两句